关于中国发明协会2025年度“发明创业创新奖”参评项目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25-05-19 18:32:36 已阅读:关于中国发明协会2025年度“发明创业创新奖”参评项目的公示
根据中国发明协会《关于中国发明协会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评选工作的通知》(中发协字[2025]6号)要求,现将我校参评项目“蚕丝蛋白材料高效生产与高值化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进行公示。
公示期:2025年5月19日 至 2025年5月25日。
公示期内,凡对公示材料有异议者,请署真实姓名及联系电话,将意见和佐证材料于公示期内向学院办公室或科发院成果管理办公室提出。逾期或匿名、伪名等不予受理。
序号 |
项目名称 |
提名者 |
主要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1 |
蚕丝蛋白材料高效生产与高值化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西南大学 |
代方银、程岚、李智、成国涛、刘祖兰、邵家兴 |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
2025年5月19日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蚕丝蛋白材料高效生产与高值化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完成单位:西南大学
提名者:西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代方银、程岚、李智、成国涛、刘祖兰、邵家兴
项目简介:
养蚕业是我国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健康民生事业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蚕丝是养蚕生产中最主要的产物,蚕丝蛋白材料高值化利用是振兴我国蚕丝业的关键一招,也是蚕丝产业亟需解决的重大命题,同时为相关领域提供新供给。本团队基于对家蚕生物学、蚕丝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新认知,实现对蚕丝蛋白的高效制备,在多尺度水平对不同类型蚕丝蛋白材料的结构调控、性能优化与创新利用,为蚕丝蛋白材料的高效生产和高值化多元开发提供了创新理论、策略及技术途径。
1. 发明了绿色友好、可规模化生产超强超韧及特殊用途蚕丝纤维的新途径,突破了高性能蚕丝纤维难以规模化生产的局限性。系统探索了添食物质对家蚕生长及蚕丝性能的调控机制,通过二级结构精准调控开发出强度提升50%、韧性提升97%,且具有稳定荧光效应的多功能蚕丝;创造性提出了蚕丝的应变率相关性力学性能理论模型。该系列研究成果为蚕丝在抗冲击材料、防伪材料、生物探针及光电子器件等方面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2. 发明了一种基于三元溶剂的高效脱盐再生丝素蛋白制备技术,使生产效率提升91.67%,生产成本仅为商品丝素蛋白价格的2%以内,为丝素蛋白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构建了基于丝素蛋白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效率、抗炎活性和抗肿瘤疗效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创制了基于丝素蛋白的仿生神经导管,实现了导管降解速率与神经再生进程的匹配,解决了传统神经导管因降解失配导致的早期支撑不足或晚期阻碍神经再生及功能化的难题。
3. 揭示了功能物质在蚕丝织物表面原位可控生成的机制,成功构建了低成本、短流程、高效率制备柔性可穿戴智能蚕丝织物的方法体系;创制了具有高导电性能、优异电容保持率和循环稳定性的蚕丝基柔性电极,可实现实时、无创的人体健康评估,辅助呼吸道疾病的检测和临床诊断,解决了柔性传感材料导电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大幅拓展了蚕丝织物在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4. 革新蚕丝材料的传统应用形式,创建了家蚕平面吐丝(平板丝)高质高效规模化制备技术体系;基于多尺度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构建了平板丝的热塑成型工艺与特殊的表面结构调控技术,获得了具有ECM结构的平板丝基材,发明了用于创面修复的平板丝基抗菌敷料的制备技术体系,实现了平板丝基医用修复材料兼具抗菌、免疫调节的优异特性,解决了蚕丝敷料生产流程长、成本高、活性低等难题;构建了MXene/花粉微球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出高灵敏度(0.028kPa-1)、快响应(140ms)的柔性传感器。该系列成果突破传统蚕丝材料的应用形式,为天然蚕丝材料的功能化与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该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1篇,他引次数891次。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法律状况 |
|
发明专利 |
高效低成本制备再生丝素蛋白的方法 |
中国 |
ZL202210182479.X |
授权 |
发明专利 |
一种纳米增强功能性平板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中国 |
ZL202111336291.8 |
授权 |
发明专利 |
一种可降解柔性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 |
ZL202111336292.2 |
授权 |
发明专利 |
一种复合平板丝柔性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中国 |
ZL202111336240.5 |
授权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强韧羽毛球拍 |
中国 |
ZL202222117674.2 |
授权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仿生结构抗冲击头盔 |
中国 |
ZL202222111036.X |
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