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学院斩获2025年“挑战杯”竞赛主体赛全国特等奖

发布时间: 2025-11-06 11:50:45 已阅读:

113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学校首捧挑战杯优胜杯,主赛道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重庆高校第一名。我院入围的项目“肠‘治’久安——基于沙堡蠕虫启发的肠道靶向性止血新材料”发挥出色,斩获主体赛国特等奖,打破学校近十年来在“挑战杯”主体赛中的最高获奖记录。

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及地方政府共同主办,自198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八届,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之一,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本届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举办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人工智能+”专项赛及项目对接转化会等系列活动,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主体赛特等奖96个、一等奖187个、二等奖369个、三等奖993个及“人工智能+”专项赛获奖作品982件。

自赛事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的筹备与组织工作,成立竞赛专项工作组,系统性地推进了从宣传动员、项目选拔、培育打磨到路演辅导的全链条备赛工作。此前,在20256举行的重庆市赛中,学院选送的2项作品已分别获市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治”久安——基于沙堡蠕虫启发的肠道靶向性止血新材料

项目负责人:彭钰琪(2021级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

团队成员:张彤瑶王镟淇、李佳丽、冷豪、王静雯、李思瑶、郑星宇

指导教师:蓝广芊、于涛、卢必涛

项目简介:项目灵感源于沙堡蠕虫水下黏附机制,以富含多巴的丝素蛋白为基质,嵌入负载Fe³⁺、外壳为肠道出血部位高表达酶(MMPs)可降解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核壳纳米粒子,形成水不混溶性致密流体。该材料能在肠道蠕动驱动下推进,接触炎症出血部位后,MMPs触发释放Fe³⁺,与丝素多巴胺快速交联,立即从液态转变为水凝胶,实现精准靶向粘附。该材料不仅适用于肠道出血的精准止血,还可作为靶向药物递送平台,为多种肠道疾病的精准治疗开辟新途径,助力更多患者实现肠久安。

 

撰稿   

初审 蓝广芊

复审 朱高峰

终审 方凤玲